瀏覽器市場正在發生變化。隨著微軟最近放棄其EdgeHTML瀏覽器引擎以換取Chromium的消息,似乎google已經徹底贏得了瀏覽器大戰。這一切意味著一個軟件巨頭實質上向另一個投降。
并不是說微軟在某些領域仍然不能超越Chrome,但它們都將使用相同的基本部件構建。在這方面,兩種產品似乎不可避免地會比其他任何產品更相似。
當然,鑒于微軟Edge只有不到2%的份額,也許這是最好的結果了。盡管如此,這顯得乏善可陳,在過去的20多年中,大家試圖消除MS瀏覽器的影響可能是錯誤的。
有了這些,這里有一些想法,關于什么Edge,以及更大程度上,Internet Explorer,對網頁設計師和用戶意味著什么。
曾經平步青云
在Internet Explorer 1995年首次亮相之前的短暫時期內,Netscape Navigator是網絡上最大的瀏覽器。這并沒有持續多久。到1997年,微軟已將IE集成到Windows中,從而開始了他們的霸主地位。
當時在網頁設計社區的經歷是,設計師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的問題。一些人贊成IE,并圍繞其大部分專屬代碼構建網站。對于仍然青睞Netscape和其他競爭對手的人來說,目標更多的是建立可以在每個瀏覽器上運行的網站。
這種情況使設計師和用戶都感到困難。看到相當大的企業網站在IE中看起來很好,但在其他瀏覽器中顯得完全破碎,這并不罕見。記得在那些日子里很多人被雇用來修復這些兼容性問題。
關于歷史上這個時期,需要注意的一件重要事情是,微軟經常被視為行業中的惡棍。其商業慣例受到廣泛審查,并成為美國一個重大反壟斷法院裁決。它甚至導致比爾蓋茨身敗名裂。
但到反壟斷程序出現時,損害已經出現。在1999年,IE聲稱其市場份額下降了99%。
頑固過去的改良產品
多年來,網頁設計師一直在抱怨IE。但是每個新版本的軟件確實都有所改進。IE 11于2013年發布時,瀏覽器領先于其前輩。如今有了coolsite360等一些交互式網頁制作工具的幫助下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!
問題是太多用戶沒有升級到更現代的版本。雖然在Chrome和Firefox中廣泛使用,但自動更新在Internet Explorer中從未真正實現過。更不用說IE的新版本并不總是支持舊版本的Windows。這導致了過時實體的廣泛使用,例如受到詬病的IE6.0
而且,任何不得不為這些古老的瀏覽器設計作支持的人都可以告訴你,這個過程簡直是一場噩夢。經過徹底和反復的測試。反過來,為了它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。
與此同時,IE的競爭對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布主要版本。特別是,Chrome和Firefox是非常符合標準的瀏覽器。由于用戶不必考慮執行自己的升級,因此他們始終處于技術前沿。
因此,IE的市場主導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了。回顧2013年(當IE 11發布時),Chrome以3%的優勢躍居市場。事情只會從那里變得更糟。
2015年,微軟宣布IE的終結,并且新奇的Edge瀏覽器將在Windows 10中占據主導地位。
邊緣徘徊:我們遺忘的瀏覽器
無論微軟如何阻止他們的市場份額下降,Edge都沒有收到青睞。在2015年7月后,份額持續下降,導致產品最終以目前的形式消亡。
Edge是劣質產品嗎?這可能更像是一種主觀的臆斷。然而,我從來沒有發現它只是堅固和可用 - 也就是說,當我不愿意使用它時。
似乎Edge從未流行,部分原因是微軟無法占領移動市場。請注意,購買Android手機意味著您擁有Chrome。本來MS希望現在已經不復存在的Windows Phone能夠實現同樣的目標(然而并沒有)。
Edge速度快可以很好地處理Grid或Flexbox等最新的CSS技術。兼容性不是問題,也不是不試試Edge的理由。
然而,桌面和移動設備上的完全集成從未實現。人們可以證明,在將它發布給公眾的那一天,這就把Edge放在了死亡名單上。
一個沒有未來的死地?
一方面,在網絡瀏覽器市場中看到一個缺乏創新的環境很讓人無奈。我認為我們都受益于健康的競爭和真正的選擇。但是,我不認為我會為微軟流下眼淚。(不少國內公司還在套用IE的內核 美其名曰自己研發)
這不是因為他們無法制造出好的產品 - 恰恰相反。現在最重要的是IE的過去歷史及其對網絡的負面影響是我記憶最多的。現在是時候擯棄這一傳統了。
而且,消費者確實有Chrome以外的選擇。Firefox的最新版本非常出色。此外,沒有人知道誰會想出下一件革命性的技術。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不會是微軟。
總結
雖然游覽器大戰不會馬上謝幕,但是 目前游覽器的兼容問題終于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相信大家在使用coolsite360 來在制作網頁的時候再也不用擔心不兼容IE之類的問題了。